当前位置:首页
> 部门资讯 > 部门动态

基层服务不打烊 无悔青春显芳华

发布日期:2021-12-07 18:09 来源:市信访局办公室 字体:[ ] 浏览次数:

有一种工作,它需要风雨兼程,日夜坚守;有一种精神,它以奉献为笔,耐心为墨;有一种青春,它看似朴实无华,却不平凡。

她是信访工作岗位上一名“90”后的小兵,她靠着自己的一张“婆婆嘴”、一双“铁脚板”,用1800多个日日夜夜完成了1700余次的接访、200余件事项的化解,赢得了群众的信任,成为了群众的贴心人、暖心人和知心人。她在基层信访这个普通又平凡的岗位上,恪尽职守谱华章,甘做新时代的匠人,用心系群众、敢于担当的最美情怀,撰写无悔青春。她就是射阳县合德镇社会治理局副局长沈周。


笃学善思“多面手”扎根基层不言悔

“信访群众就是我的‘亲人’,信访群众的事就是我的‘家事’,在基层一线为群众排忧解难,我责无旁贷!”沈周是这么说的,也是这么做的。

2016年刚走出校门接触信访工作的她,可以算是一个“门外汉”,每天面对来访群众千奇百怪的问题,不知如何去回答。再加上合德镇是射阳县城关镇,常住人口近30万,各类矛盾错综复杂,信访工作本就是一份责任重、压力大、事情多的“苦差事”。她说:“没有啃不下的硬骨头,学习学习再学习”,学业务、悟政策、增本领,仅用半年的时间就成为了单位中的“多面手”。2020年元月,合德镇永胜社区的张某因不符政策,低保被取消频繁上访,情绪过激。沈周多次与其沟通无效,聊天中得知其子患有自闭症,遂又主动与社区对接,帮助张某的儿子申报评残,张某的脸上再次重现了笑容。

“只要功夫深,铁杵磨成针,沟通无效就是功夫不到家!”沈周在笔记本上写下了张某信访案件的心得。


▲沈周在接待群众


坚做信访“拓荒牛” 主动靠前解难题

“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乡化解、难事县终结;有诉必接、有接必处、有处必果。”这是沈周在处理信访工作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

沈周在信访工作中坚持用心更用脑,面对类别多样、千差万别的信访诉求,她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,想方设法推动合理诉求的解决,抓实抓牢初信初访,在她看来,初信初访问题解决不好,极易将小事拖大,转变成“重复访”“越级访”“骨头案”。同时不断探索新方法、新路子,利用镇信访接待窗口与民政、社保等便民服务窗口集中办公的优势,创新总结出“初信初访处置八法”,被镇党委政府采纳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,特别是“道德评议法”在全县推广。这几年,合德镇信访总量逐年下降,信访工作始终处于全县先进行列。


▲沈周参与会办信访难题

情系民生“解语花” 春风化雨点心灯

“群众利益无小事,老百姓过来一趟办点事不容易,在我们能力范围内能帮忙解决的就一定得办好了。”面对新入职的同事,沈周不遗余力的传授着自己的接访心得。

面对群众“急难愁盼”问题,沈周将心比心,以心换心,联合镇司法所的矛盾调解中心、网格办等力量建立“信访信息员”队伍,排查化解矛盾。“我凭啥给你让,我就不让你能咋办”“这是机耕路,你不让也得让”......去年5月,沈周在走访时发现村民周某与李某发生激烈争吵,两人推推搡搡,她赶忙跑步上前将二人拉开,当场拍胸脯保证,一定会在三天内解决两人矛盾,两人才悻悻离开。她立即和调解员实地走访,查明情况,当得知这是一起长达8年之久的邻里矛盾后,沈周一下子为自己刚刚的豪言壮语捏了一把冷汗,连夜制定工作思路,第二天刚上班就马不停蹄做李某和家人的思想工作,适时组织邻居、家人、村组干部进行道德评议,在反复沟通十余次之后,最终李某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,同意在当年秋收后,让出机耕路方便周某种植。

“沈局长真是一个为我们老百姓着想的好领导,如果没有她,我们不知道还得打多少年架呢!”在调解室里,周某与李某握手言和、冰释前嫌。

▲沈周成功调解矛盾纠纷

沈周已经在基层信访岗位上坚守了5年。这五年,她经手的事项“事事有着落、件件有回音”,赢得了群众的信任;这五年,她收到过群众赠送的锦旗,也先后荣获过全县“信访工作先进个人”、省“岗位之星”等荣誉。信访工作虽然很苦,但是她以苦为乐;信访工作虽然很累,但是她乐在其中。作为信访岗位上一名“90”后的小兵,她收获满满又信心百倍,她立志将自己的人生融入党的事业,与群众的期盼同频共振,将带棱带角的“访”画成大写的“同心圆”,书写无悔青春,收获人生更多的“甜”。


打印 关闭